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 > > 正文

彩云之南再行记之一百五十三 文山州篇之七 文山博物馆【下】

来源:辽河怒涛    时间:2023-04-27 11:26:46

来到铜鼓厅,展品琳琅满目,让人眼花缭乱,展出各种各样的铜鼓。

铜鼓是我国南方濮、越人创造的重器,是我国艺术宝库之瑰宝。也是文山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


(资料图)

文山州博物馆展铜教143面,居全国各博物馆之首。文山州是铜鼓的发源地之一。文山州铜鼓类型齐全,数量最多,分布广,被誉为“铜鼓之乡”。

中国专家将铜鼓按照最先发现地点命名原则,将铜鼓分为八个类型,即方家坝型、石寨山型、冷水冲型、遵义型、麻江型、北流型、灵山型、西盟型。馆内展厅都有,均出士于文山州内,按顺序摆着。

万家坝型鼓,是年代最久远的类型,馆内有6面,其流行于春秋至战国时期。

冷水冲型铜鼓,鼓型特别,流行于唐、宋,馆内展6面,其纹饰以道教艺术中的游旗纹,符篆纹为主体纹饰,配合十二生肖花纹。

馆内有3面最大的铜鼓北流型鼓,在鼓面边沿有四只立体青娃雕塑,遍体铸有以云雷纹为主的几何花纹,其流行西汉至唐。

最美的石寨山型铜鼓,馆内展9面,此鼓纹饰精美,铸造精

良,鼓身明显分为胴、腰、足三段,鼓面有光体、光芒、晕圈,鼓身装饰写真性极强的船、羽人、翔鹭等图案,其流行于战国晚期至东汉初期。

最雅致的鼓灵山型,馆内有1面。此类型的鼓其鼓面边沿多采用青娃雕塑装饰,晕圈之间铸四出钱纹或五字钱纹,其流行东汉至唐。

最远传的鼓西盟型,馆内有2面。此类铜鼓鼓面一般有四只立体青娃,少数有垒娃。主要分布在西盟、孟连、耿马、沧源、澜沧等县及缅甸,又称克伦鼓,其流行唐至近代。

遵义型鼓,馆内展7面。鼓面无立体青娃,兽饰物,花纹和图案简化,其流行唐宋时期。

最普遍的鼓麻江型,馆内展75面。此类型铜鼓数量多,遍布中国南方和东南亚,为南方少数民民族收藏和使用,多为传世品,其流行于宋至清末。

这些铜鼓形制是圆柱体、顶部正圆,中空无底。分鼓面鼓身两部分,还有分面、眮、腰、足四部分。耳饰跨胸腔间,铜鼓是一种青铜器,用铜和锡等合金特造而成,并含其它微量元素,通体外描刻装饰图案和雕塑。

铜鼓,是文山人的骄傲,是灿烂历史文化的见证。

关键词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